代縣文廟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代縣文廟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
所在山西省代縣
分類古建築
時代
編號6-0457-3-160
登錄2006年5月25日

代縣文廟山西代州的州學文廟,現在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上館鎮西南街村,即城內西南部的西南街。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明代,規模宏大,為華北現存最大的州文廟[1]。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
歷史沿革[編輯]

代縣文廟相傳創建於唐代。元滅金時毀於兵火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重建,到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完工[2]。明成化嘉靖年間均有擴建,清代也屢次修葺。1949年以後作為糧庫得以保存[3]

建築[編輯]

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明代,個別為清代建築。建築群坐北朝南,占地面積約14400平方米,為對稱的宮殿式布局,前後四進院落,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萬仞坊、櫺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、敬一亭等,均覆蓋孔雀藍琉璃瓦。東西兩路建築群早已不存。

萬仞坊四柱三樓,歇山頂,明間檐下五翹十一踩斗拱,次間九踩斗拱。明間側書「萬仞宮牆」。櫺星門六柱五樓,歇山頂,柱頂有琉璃盤龍蹲獅望柱頭。五樓中為明樓,兩側為次樓,相間為夾樓。明樓檐下單翹四昂十一踩斗拱,次樓單翹三昂九踩斗拱。夾樓鑲嵌兩塊圓形的琉璃團龍壁心,色澤艷麗[4]

第二進院落,植唐槐兩株,戟門前東西兩側廊廡,分列設忠義祠、文昌閣以及明倫堂、節孝祠,節孝祠供奉代王夫人等節烈婦女牌位。泮池半圓形,上架御帶橋。泮池東西分別為名宦祠、鄉賢祠,供奉牌位各50位。戟門面闊五間,進深六椽,懸山頂。

第三進院落,大成殿前兩側,各有十五間廊廡。左右分列先賢祠、先儒祠,供奉先賢牌位39人,先儒牌位31人。正北大成殿,立於寬大漢白玉基座上,東、西、南三面以石雕欄圍護,南方正中設有雕龍御路。大成殿面闊七間,進深十椽,單檐歇山頂,檐下九踩單翹三下昂斗栱,殿內藻井造型華麗,八卦攢頂,由四層斗拱挑起,分別為方形、八邊形和圓形,富於變化。天花板彩繪猶如滿天星斗。前檐置隔扇,雕刻櫺花圖案達12種,皆為明代木作精品。大殿曾設孔子、曾子、孟子、顏子、思子及先賢12人牌位。 殿後建敬一亭,面闊3間,進深3間,四周圍廊。 [5]

文廟後院北偏東設有祟聖祠3間,供奉啟聖王、詒聖王、肇聖王、裕聖王、昌聖王等牌位。

保護[編輯]

2006年5月25日,代縣文廟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編號6-0457-3-160[6]

參考資料[編輯]

  1. ^ 代州古城景区. 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. 2022-05-25. 
  2. ^ 《代州志卷五 學校志》
  3. ^ 連達. 《寻访山西古庙》晋中晋北篇. 北京: 清華大學出版社. 2020年: 309–311頁. ISBN 978-7-302-54762-4. 
  4. ^ 李廣潔. 《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》. 太原: 三晉出版社. 2023年: 114–116頁. ISBN 978-7-5457-2760-9. 
  5. ^ 趙壽堂等. 《山西古建筑地图》下. 北京: 清華大學出版社. 2021年: 449–450頁. ISBN 978-7-302-57109-4. 
  6. ^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.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. 2006-05-25 [2020-01-28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-01-28).